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我市的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农业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农业,用现代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农民,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强化组织领导,制定配套政策,增加资金投入,不断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扶大扶强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土地流转,提高了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一、发展情况

(一)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按照“发挥优势抓调整,突出特色抓调整,围绕加工抓调整”的基本思路,经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逐步形成了小麦种子、四大怀药、蔬菜、水果、食用菌五大特色种植和奶牛、生猪、肉鸡规模养殖。全市小麦种子繁育面积60万亩,制种总量2.4亿公斤销售范围辐射8106县。温县、孟州、武陟成为小麦制种三强县。怀药种植面积24.6万亩,加工销售企业发展到80家,销售收入42.2亿元,植铁棍山药已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一个品牌,去年温县农民种植铁棍山药亩均收入都在万元以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73.9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0.5万亩,食用菌投料量12.5万吨。特色农业以1/4强的面积支撑起了农民收入一半以上的份额,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博爱县蔬菜种植面积16.5万亩,其中日光温棚2.1万座,食用菌投料4.7万吨,无公害水果5万亩,成为我市发展特色农业的强县。该县孝敬镇留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茄杂2号”茄子,平均亩产1.5万公斤,最高亩收入达到1.6万元。

2、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适度规模化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现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507家,成员出资额6.2亿元,入社农民3.5万户,辐射带动农户14.3万户。建成了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1家和市级示范社119家,在数量和质量上我市始终都走在全省前列。培育出了孟香果蔬、众诚蔬菜喜耕田农机、海林葡萄、禾丰稻米、绿康牛业、富源养殖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合作社。武陟县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动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来抓,强力引导,加大投入,2005年至2009年共补助经费236万元,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强劲发展的良好势头。该县禾丰绿色稻米产销专业合作社的绿色稻米,远销到了北京、天津、山东、郑州、洛阳等地的超市商场,产品供不应求。2009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7.4万亩,涉及5.3万户,分别占总承包土地面积、承包户数的7.5% 9.1%。其中:千亩以上规模流转的土地8宗,500亩-1000亩的11宗,100亩-500亩的51宗。沁阳市和博爱县对土地流转都给予了财政上的大力支持。通过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健全,促进了农业向适度规模化发展。

3、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市委市政府从关注民生入手,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总数123个,面积60万亩;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市级示范区36个,面积17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47个,年产量44万吨;绿色食品37个,年产量9万吨;有机食品2个,年产量64吨。有8个农产品被命名为省级名牌农产品;中心城区区2个批发市场、13个农贸市场及丹尼斯超市实施市场准入工作进展顺利;2个县市市场准入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4、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农产品加工业经受住了去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7.9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税收8.2亿元,增长10.3%;实现利润12.7亿元,增长4.6%。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2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涌现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斯美特食品和天香面业;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的全资子公司4家:蒙牛乳业、大用实业、六合饲料和正虹饲料;还有20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和96家市重点龙头企业。有23家企业正在申报省重点龙头企业。全市优质小麦、专用玉米和牛奶年加工量分别达到353万吨、178万吨和32万吨。我市的小麦面粉及方便食品、玉米淀粉及淀粉糖、乳制品及肉类食品、调味品及饮料的生产量均居全省前列,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小麦加工示范基地”和“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孟州市建起了以鑫源、华兴、金玉米和河阳酒精4家省重点龙头为主的玉米加工企业群,并成功引进了广济药业,已成为全省玉米淀粉糖生产的集聚地;武陟县建起了斯美特、怀府麒麟、正龙、凯雪和多家速冻食品等小麦加工企业群;温县的怀药加工全省闻名,调味品生产科技含量也很高;中站区淼雨公司的果醋和易生元公司的怀药保健酒市场销售形势看好。

5、积极扶持培养典型,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去年农业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示范区的主要标准包括:主导产业明确,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处于领先水平,有完善的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体系,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至少有1家省级以上科技推广单位作为技术合作依托单位,还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三品认证、创名牌等内容。农业部门根据王明德副书记的指示,积极调查摸底,初步筛选出了基本条件具备的温县祥云镇、修武县西夏庄园、博爱县孝敬镇、孟州市东田丈村、沁阳市西万镇等5个区域进行包装完善,强化软硬件建设,争取在23年内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温县、孟州市和博爱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已制定出园区详细规划,逐步实现水、电、路三通。特别是温县,一个以祥云镇为中心,依托平安种业、县农科所、众诚和国盛蔬菜合作社等科研经营实体,范围3平方公里,正在努力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科学谋划,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工作,每年都出台了专门政策文件,完善了发展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现代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四大班子领导还经常深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化种养基地,督查指导。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场了解现代农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具体政策。各涉农部门明确责任分工,紧密配合,相互支持,实行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落实配套服务措施,为企业排忧,为农民解难。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命名一批市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确定一批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县市区,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隆重授牌表彰。

(二)发挥优势,典型示范,加快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各级农业部门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认真搞好县区特色产业规划,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搞好推广优良品种、普及高效种植模式、持续扩大生产规模、畅通产品营销渠道等重点工作。博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意见,重点发展蔬菜、水果和食用菌,并对种植大户进行补助。全市广泛开展了特色种植技术示范,重点在沁阳市王召推广了麦棉瓜轮作技术、在博爱县推广菌菜轮作和一年4熟种植技术,在武陟县小董乡推广食用菌和芋头轮作技术,在孟州市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后,每亩增收3000元以上。在蔬菜生产中,涌现出了以温县国盛和众诚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千亩蔬菜连片种植的标准化农业先进典型、以孟州市孟香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千亩半地下式温棚蔬菜连片种植的设施农业和品牌农业先进典型、以修武县西夏庄园为主的休闲农业先进典型,成为我市特色农业的新亮点。

(三)财政投入,融资支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多个重要环节,市财政都安排了专项扶持资金,如奶源基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等,专项资金累计1000多万元。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从2006年起,市财政又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争创品牌、科技创新和开拓市场等方面进行贴息或补助,起到了“四两拨千斤”作用,每年引导企业投资都在1亿元以上。对于涉及现代农业的项目,坚持各项扶持资金早安排、早落实、早拨付。为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市农业局积极与市人行、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职能部门联合,多次召开银农合作洽谈会,争取贷款20多亿元,为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由于得到金融部门的连续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更快、实力更强,斯美特公司已成为小麦加工“龙头”,金玉米和鑫源公司成为已玉米加工“龙头”,伟康已成为怀药加工“龙头”。淼雨公司去年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金额5000多万元,目前伊赛肉业、康达奶业也正筹划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

(四)健全体系,完善方式,努力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一是我市投资建立了焦作农业信息网站、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市种子质量监测中心和市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市、县网站及时刊登农业的优惠政策,定期整理和发布新品种、新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二是建立健全龙头企业“两库”,分别是经济运行数据库和龙头企业项目建设库,全面掌握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提供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去年全省实施的“双百计划”,我市为企业争取上级资金710万元,名列全省前茅。三是利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宣传推介我市农产品,合同金额5.02亿。四是广泛宣传,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名牌产品。去年新争创省名牌产品7个,全市总数达59个。五是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培训项目,去年共培训农民1.18万人,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573人。

三、下步措施及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各县市区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线,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和产业优势的现代农业新亮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制定推进我市特色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

2、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各县市区要拿出更详细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在园区内重点培育扶强一批带动能力显著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有条件的县市要规划出食品工业园,或在产业集聚区内建好食品工业园。

3、整合资源,集中财力。整合市级各项农业专项资金,如农产品加工、粮食高产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标准化等,用于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的重点项目。健全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完善现代农业项目申报评审机制,确保各级财政、发改、科技、农业、林业、畜牧、水利、农机、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能集中投向示范区。

      4、创新方式,优质服务。加强对重点龙头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搞好动态管理;积极为企业申报项目、搞好产品推介、提供科技和市场信息等服务。制定龙头企业经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培训规划。要将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指标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对先进单位和突出个人进行表彰,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