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公共财政建设理念和焦作财政发展现状,明确2011年财政工作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
战略背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二五规划”,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中原经济区建设”,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201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着力融入大局、着力结构调整、着力项目建设、着力统筹运作、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民生民心”六项原则,以及全国全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及“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
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不断壮大财政实力;继续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提高财政绩效,着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焦作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主要目标:全市一般预算收入指导性计划比上年增长12%。市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初步安排199508万元,较上年增加21422万元,增长12%。支出按照确保个人部分支出,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法定民生支出,持续发展保障重点,适度偿债防范风险,研究政策适应改革安排。
关键词一:科学发展,调整结构
政策解读:国务院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省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确定“强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产业集聚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城乡统筹发展能力和区域竞争能力”。
政策措施:一是在经济发展中促调整。认真落实各项鼓励消费的财税政策,完善家电、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机制,调动群众购买积极性,增强消费拉动力。围绕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加强地方政府资金配套和债务管理,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二是在政策激励中促调整。落实鼓励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功能和平台载体作用发挥,支持构建产业集中、集群管理、自我积累、科学发展的机制。统筹运用各类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新型工业强市和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加大传统优势行业技术改造力度,积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三是在优化支出中促调整。发挥财政优化配置和基础保障作用,完善财政扶持机制,集中更多财力投入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基础建设。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支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和实施重大节能工程,完善节能环保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促进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
关键词二:统筹发展,注重基础
政策解读:“奋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前列,建设更具活力新型城市”是省委市委和焦作“十二五”规划目标,围绕中心城区发展和城乡统筹建设,市政府提出《关于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完善投融资平台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市政府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统筹城乡发展。”
政策措施:一是支持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优化产业分工和布局,提升中心城区产业层次和功能,加快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持中心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体系。落实招商引资政策,支持重大招商活动。推进焦作海关建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二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加大财政强农惠农力度,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综合运用农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等专项资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农村民生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支持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户用沼气和环境污染治理,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条件。三是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心城区路桥管网建设维修和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工程,支持太行山绿化、生态园建设工程和公共交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人居环境。全力支持水利发展与改革,加大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力度,建好节水灌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关键词三:保障民生,财力支撑
政策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发挥好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财政部提出“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府确定“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办好十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安心、舒心。”
政策措施:一是推进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增加财政补助规模,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切实减轻困难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二是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支持提高高校助学金标准、实施普通高中助学金政策等重大教育项目实施。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资助政策。健全职教攻坚经费筹措机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和校舍安全工程。三是加强就业和社保工作。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就业创业。加大社保投入,足额落实各类社会保障对象生活补助。健全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等补助水平正常调节机制,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以上,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四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公租房、廉租房保障力度,支持做好农村危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五是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六是保障促进社会稳定。落实政法经费保障体制改革政策,保障政法机关正常办公办案经费需要,支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事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监管经费保障机制,支持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关键词四:推进改革,机制创新
政策解读: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完善财政体制、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税制改革”三个方面。2011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等工作”。
政策措施:一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市带动和市区利益一体化的财政体制。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分权制衡机制,推进全方位、立体式、公开透明的阳光财政建设。二是深化预算改革。规范提升预算内外相统一的综合预算,完善社保预算、债务预算等复式预算制度,健全信息公开、专家论证、社会听证、人大审查等参与式预算体系。三是推进绩效财政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公物仓”、政府性投资项目、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制度,推进绩效管理一体化、流程化,探索推进绩效管理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有效方式。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完善财政补助机制,支持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将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不低于25元。加快实施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支持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任务。
关键词五:强化“两基”,绩效管理
政策解读:国家“十二五”财政发展改革基本思路明确,“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具体到今年的要求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着力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干部工作能力。”
政策措施:一是推进管理基础和基层财政建设。完善“财经沙盘”财经信息系统,扩大内外制衡度、提高公开广泛度、增强预算透明度,提升财政信息化水平和建设能力。加快支出项目库、基础数据库建设,逐步实现动态管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推进政府会计改革。转变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发挥就近监管的优势。二是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健全大监督机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重点抓好强农惠农和民生项目的监督。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推进岗位风险权力防控、“小金库”治理、公务费用量化指标控制和预警管理等管控举措,从严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三是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型先进机关和创先争优活动,提升财政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队伍“两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