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为三馆免费开放喝彩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2011年年底之前,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三馆免费开放,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好事。免掉的是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的收费项目,更是广大公众进入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门槛。这意味着,无论收入状况、年龄、职业、教育程度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进入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在这些汇聚文化科学知识的大课堂中获取精神食粮。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将这些场所免费开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无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前些年针对某些特定群体的有条件的免费开放,到2008年开始的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再到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免费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亲和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免费开放也给这些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博物馆、纪念馆的社会关注度提高了,来自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不少博物馆和纪念馆得以修缮和完善,一批设施一流、管理先进的博物馆和纪念馆得以兴建和规划。不少走进博物馆和纪念馆的观众反映,展览更好看了,服务更专业了,设施更人性化了。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将不断推出新举措。根据《意见》,到2012年底,全国所有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其他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

    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前完成覆盖全部已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时期建成各级服务点83万个,覆盖9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数字化,年放映达800万场,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期间从无到有,建成近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明显改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有1743家已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辐射力得到空前提高。

    公共文化服务要体现出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和便利性,在降低进入门槛的同时,更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免费开放不是简单的“一免了之”,要把免费开放工作做细、做好、做实,还有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要做。免费开放所涉及的,不仅是提供服务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还有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场所的投入和管理,以及社会各界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关注与支持。

    对于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来说,免费开放不意味着“服务打折”,更不等于无序开放,而是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如何应对参观客流的突然增长,最大限度地缓解因免费开放带来的供需矛盾?免费之后,是否需要发放门票?如何预约发放门票?如何提高软硬件设施的水平,以维护馆内秩序,维护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备设施安全,同时又能为参观者和使用者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当前,文化消费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怎样才能贴近服务对象的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观、勤于使用文化场馆?等等。

    对于公众来说,参观中则应注意自己的“文明礼仪”。公众有权利享受公共文化资源,但只有每位参观者都能文明有序参观和使用,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观展环境。需要注意的,其实都是些并不复杂也不难做到的小事:进入馆内主动遵守各项规则,尊重各种展品和资源,爱护馆内的各项公共设施,不大声喧哗,不推挤拥搡,不过度长时间占用参观设备,人多的时候排队参观,按照馆内的要求使用照相机和闪光灯,等等。

    目前,我市正在针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整体调研分析,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使符合条件的三馆早日免费开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