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关于焦作市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2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0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1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十五”计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主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断加大改革力度,积极组织财政收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收支任务。
㈠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2001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0695万元,为年预算的107.1%,比上年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2175万元,为年预算的106.5%,比上年增长17.8%。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520万元,为年预算的117.4%,比上年增长16.7%
2001
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92519万元,为年预算的95.4%,比上年增长21.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4021万元,为年预算的95.8%,比上年增长21.6%。基金预算支出8498万元,为年预算的89.2%,比上年增长18.4%
      全市财政收支结果(报省待批复):地方财政收入13069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84243万元(税收返还收入44322万元、专项补助21635万元、专项拨款18286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1049万元,国债转贷收入17880万元,调入资金5781万元,总收入249648万元。当年支出192519万元,上解支出23376万元,国债转贷支出17880万元,调出资金1552万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16234万元,滚存净结余-1913万元。
㈡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2001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6484万元,为年预算的108.8%,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409万元,为年预算的109.5%,比上年增长23.6%;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075万元,为年预算的92.8%,比上年增长6.4%
2001
年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80104万元,为年预算(调整后预算)的94.6%,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3828万元,为年预算的95%,比上年增长10.5%。基金预算支出6295万元,为年预算的89.2%,比上年增长38.7%
      市本级财政收支结果(报省待批复):地方财政收入5648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6119万元(其中:税收返还收入25829万元、专项拨款7320万元、专项补助297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3957万元,国债转贷收入17880万元,调入资金3375万元,总收入117815万元,当年一般预算支出73809万元,基金预算支出6295万元,上解支出15570万元,国债转贷支出17880万元,结转下年项目支出3206万元,滚存净结余1055万元。
      2001年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请各位代表参阅附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算执行数据在决算编成后还会有些变化,待2001年财政年度决算结束后再编制正式财政决算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㈢预算执行特点和所做的主要工作
      2001年,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全市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地方财政运行平稳,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财政收支状况好转,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提供了物质基础。受国际国内市场变化和产品价格波动影响,2001年中铝、万方、化电等重点税源企业税收骤减,为消化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级财税部门抓住国家实行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和关税减让、出口退税等政策机遇,在大力组织所得税清欠的同时,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增加税收,财政收入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又递增1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三税”收入比重达到78.9%,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这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的最高水平,基本实现了我们多年追求的“有效益的速度、有速度的效益”的财政目标。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财政支出结构发生了可喜变化。各级财政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法定、保重点”的理财思路,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全年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占到全部财政支出的87%以上,体现了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要求。
2
、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财政保障和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方面,全年用于经济结构调整的支出达5095万元,其中:万方铝业1950万元、鑫安集团1445万元、中州铝厂800万元、多生多公司500万元、化工总厂400万元,进一步夯实了财源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争取17880万元国债转贷资金用于高速公路建设。投入城建资金8600多万元,完成了民主路、新港大道、新华南街等市内道路改造,实施亮化工程,支持公园开放,建设精品游园,城市环境有了较大改观;法定支出方面,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较上年增长38.2%34.8%9.8%,巩固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了社会进步;重点支出方面,一年中两次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工资,集中财力解决了拖欠乡镇干部教师工资问题,同时认真落实国家“两个确保”政策,扩大“低保”范围,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维护了全市发展稳定大局。
3
、财政改革效益明显,理财观念发生实质性变化,财政的服务和监督功能得以提高和强化。按照“预算编制要细化、支出审批要简化、服务社会要优化、监督功能要强化”的总体思路,对会计委派、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财税监督和非税收入征管等项改革予以完善、深化和科学整合,初步建立了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融收支、核算、监督、服务程序为一体的财政资金运行机制和支出管理模式,成立了财政支出管理中心,实行流水作业、营业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在方便单位和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资金安全方面收到了明显效果。党和国家领导人尉健行、李岚清对我市的财政改革工作给予了肯定,批示要“全力以赴地予以推动”。省政府专门在我市召开了全省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我市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监督指导和全市人民大力支持以及财政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4
、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依然不可忽视。一是主体税种增值税增长后劲不足,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仍不牢固,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县乡两级财政状况虽初步好转,但财源基础良性循环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使调整市区以及县乡财政体制的要求更为迫切;三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能力不足,造成国库资金调度困难,预算正常执行的难度加大;四是拖欠乡镇干部教师工资问题虽基本解决,但落实兑现国家增资政策有较大难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在圆满完成2001年预算收支任务的同时,全市各级财政部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立足实践,扎实工作,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新突破:
1
、抓中心,确保完成预算收支任务。成立“收入管理中心”,健全收入征管机制,充实征收力量,加强税源调查和税收入库监控,定期召开收入形势分析例会,按月通报收入进度,实行收入目标考核和激励制度。支持税务部门依法治税,严格税收征管,强化监督检查,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清缴欠税,打击各种偷漏税行为;成立支出管理中心,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工资性支出实行银行统一发放,正常专款按部门预算安排和时间进度由国库及时拨付,同时扩大资金直接拨付范围,减少中间环节,加快资金拨付速度。
2
、抓重点,提高改革的水平和层次。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目标,把促进职能转变和推动财政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以成立财政“收支管理中心”为载体,建立公开透明、操作规范、廉洁高效的财政服务窗口,按照“全局服务中心、中心服务社会”的原则,把财政核心业务和各项改革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行科学整合,创立了衔接配套、高效运行的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在确保资金安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使预算单位和群众享受到更加及时和便捷的财政服务。
3
、抓机遇,切实增强地方财力。中央决定从200211起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这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财政体制改革。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所得税分享改革精神,在吃透政策的基础上,一家一家企业算账,一项一项税源测算,全面分析地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合理制定改革方案,掌握了工作主动性,为在今后财政体制改革和规范省以下转移支付中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创造了有利条件。
4
、抓作风,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机关作风集中整顿为契机,制定了“财政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不准)”,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人员、新闻记者和群众作为财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明确办事程序和岗位职责,实行“岗位公开化、制度规范化、服务程序化、监督社会化”,积极推进以首办负责制为中心内容的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干部队伍素质和机关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二、2002年财政预算草案

      随着申奥成功、加入WTO和党的十六大召开,2002年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很多,加上我市近几年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生成,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但由于受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影响,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反映到财政上来,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预案。综合分析财政经济形势和筹划预算收支盘子,建议2002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确定为1463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支出预算155064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全市政府基金预算按列收列支安排,收入、支出分别为9469万元。全市收支预算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县(市)区根据全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从本地实际出发编制本级预算草案,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全市收支预算汇总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2002
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继续深化和完善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确保各级政府履行职能和基层政权稳定,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乡镇教师工资按时发放;重点安排好教育、农业、科技及社会保障支出;推广和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项目资金论证评估;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完善综合财政预算;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发展。
      2002年市本级财政收入预算预期为53467万元,较上年增长12%(按可比口径),具体安排意见是:
1
、一般预算收入48137万元,较上年增长12.7%。主要收入项目是:
⑴工商税收30372万元,较上年增长17.5%
⑵农业四税600万元,较上年增长27.9%
⑶企业所得税9055万元,较上年增长1.3%
⑷罚没收入及行政性收费2400万元,较上年增长46.5%
⑸教育附加费专项收入2000万元,较上年下降3.4%
2
、基金预算收入5330万元,较上年增长5%
      2002年市本级预算支出安排70199万元,较上年增长10%。按实际可支配财力算账,比去年增加8000万元,加上调整支出结构资金5600万元,2002年新增可安排财力13600万元,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工资标准增加3000万元;二是医疗补助、失业金等社保资金1600万元;三是预留地方调资及公务员年终奖金等3400万元;四是太行山绿化1000万元;五是新增城建资金1500万元;六是新增项目900万元等。
根据全市预算安排指导思想,2002年市本级预算支出具体安排意见:
1
、一般预算支出64869万元,较上年增长10.3%,主要支出项目为:
⑴支农、农业综合开发及农林水事业费3295万元,较上年增长13%
⑵文教卫事业费13676万元,较上年增长13.6%。其中:教育事业费9540万元,较上年增长13%
⑶科学事业费585万元,较上年增长13.4%
⑷社会保障支出5293万元,较上年增长24.2%
⑸行政管理费9181万元,较上年增长8.5%
⑹公检法司支出6200万元,较上年增长10.8%
⑺结构调整支出4300万元,较上年下降35.8%
⑻城市维护费8090万元,较上年增长22.8%
⑼专项支出3400万元,较上年增长38.5%
⑽基本建设支出1500万元,按可比口径与上年持平;
⑾科技三项费620万元,较上年增长9.9%
⑿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1000万元;
⒀总预备费1000万元。
2
、基金预算支出5330万元,较上年增长7%

三、努力完成2002年财政收支预算

--依法组织收入,严格税收征管,逐步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进一步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完备、科学、规范的政府税费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和分配关系。完善市对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合理界定财权的基础上调动城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和保护性收费政策,规范政府收费管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加强税收法制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推广有奖发票、定额发票等行之有效的以票控税办法,加强第三产业和零星税源征管。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打击偷税漏税,确保应收尽收。三是正确处理依法治税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清理与WTO规则相悖的税收优惠政策,维护税收公平,创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税收环境。四是转变理财观念,拓宽理财思路。加大国有土地、政府特许经营权和政府无形资产的经营力度,提高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水平,实现政府资源的超常规聚集和扩张。五是密切关注税收改革动向,认真研究税种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提出积极合理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维护地方利益。
--
努力保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切实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集中财力支持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第三次创业。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贯彻公共财政理财思想,把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和乡镇教师工资发放作为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县乡财政要集中财力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教师工资发放和政府正常运转,同时确保各项法定支出的政策性增长,逐步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集中财力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同时要逐步兑现国家各项增资政策,提高地方补贴,增加干部职工收入。市本级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征缴,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抓好“两个确保”,政策到位,保障到人。加大对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投入,把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状况。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在提高预算准确性、透明度、压缩一般支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社会经济优先发展项目、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的投入力度,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财力支持。

四、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

--推广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市本级要进一步完善零基预算方法,积极尝试用绩效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加强预算定员定额标准的测算研究,建立预算编制基础数据库。强化项目论证评估,建立预算备选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技术手段,提高预算编制水平。规范临时预算追加,维护部门预算的权威性。县(市)区要做好全面实行部门预算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先行一步。
--
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完善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规范财政收入收缴管理,严格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制度,确保所有财政资金及时缴入国库。严格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扩大直接拨付范围。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逐步建立预算执行评估评价制度。
--
扩大政府采购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按照部门预算改革要求,认真编制和批复政府采购预算。加强政府采购法制建设,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把社会中介机构全面引入政府采购市场。改进政府采购方式,探索网上招标和集中采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检查,维护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
完善会计委派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完成对市本级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财务总监的委派,继续扩大村财乡监、乡财统管范围,完善会计委派网络。优化会计站和会计核算中心设置,合理配置会计管理资源。进一步提高会计站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会计站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为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
--
加强财政监督,提高监督水平。研究制定节约行政经费措施,建立厉行节约、制止铺张浪费的约束机制。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会计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会计法》,严肃查处会计违法行为,坚决打击做假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经济鉴证类社会中介机构的整顿和监管,促进公正执业,维护良好的财经秩序和竞争环境。完善财政内部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促进廉政建设。
--
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认真总结完善温县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经验,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制订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注重协调配合,从制度上保证乡镇机构精减、财政支出压力和农民负担下降,理顺农村分配关系,维护农村稳定。
--
高度重视和防范财政风险。建立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对政府债务的借入、使用、偿还进行监控、评价,严防发生债务清偿困难;严格政府债务分级管理制度、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坚持积极利用外资、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原则,兼顾经济发展需要和财政偿还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运行。
--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提高财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积极推进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会计核算中心等财政管理中的计算机应用,建立涵盖全部财政核心业务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同时加快联通省、市、县三级财政的广域网和局域网建设,积极推进财政、税务、国库联网,提高财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
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提高按国际通行规则办事的能力。抓紧学习和掌握WTO的有关知识和规则,密切关注入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及时提出应对政策;按照国际通行的财税理念及其运行规则规范财税行为,逐步扩大财政管理的公众参与度和透明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便利高效的财政服务;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公共财政理念,学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理财方法,把公共财政理财思想和理财方式贯彻到每一项具体的财政业务之中。
各位代表,2002年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支任务,为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