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兑现承诺2007年10件实事圆满完成
焦作日报 作者:赵金龙
本报讯 (记者赵金龙) 2007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了要办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办学条件;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提高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改善市民生活质量等10件实事。截至2007年年底,总投资4.74亿元的10件实事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兑现了承诺。
2007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10件实事,件件关系民生,事事体现民情,点滴连着民心,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焦作的大局。为确保把10件实事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切实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承办单位精心组织,积极筹措资金,规范运作,真抓实干,向全市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去年,我市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3.5亿元,完成建设任务1085公里,大大改善了广大农村的交通环境。全市去年共投入沼气建设资金4000万元,建设户用沼气池20074个,全市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6.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10%,新建和改造沼气集中供气工程15处,供气总数达到421户。通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沼气综合利用,减轻了农村人畜粪便和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农村清洁能源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快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007年,省政府共下达我市三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总投资6969万元。截至2007年年底,我市共建各类饮水工程104处,解决了我市农村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改善办学条件。我市投资2124万元对10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维修改造,全市共有7.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从此告别了“土房子、黑屋子”,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筑面积20949平方米的人民中学主体工程已完工,进入教学设备订购阶段。投资1600万元的实验小学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2007年,市县两级政府共安排1010万元专项资金继续设立教育质量奖,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对惠民医院和农民工优惠政策进行调整,将过去的“十免”调整为“十五免”,将“十减半”调整为“十五减半”,将“两优惠”调整为“四优惠”。同时扩大了救助对象范围,将各城区农村的独生子女户、计划内双女结扎户、五保户家庭成员和城乡非低保困难残疾人纳入救助对象范围,救助对象人数由2006年的1.8万人,增至2007年的3.3万人。自去年7月1日正式实施至11月30日,到4家惠民医院和2家技术指导医院以及网络单位就诊的门诊病人22652人次,实际发生费用639.7万元,减免优惠费用367.9万元,费用平均优惠率为57.51%,比去年的费用平均优惠率提高24.3%。城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于去年4月份全面启动后,我市城区有16.26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74%。截至去年11月30日,享受补偿的新农合病人7.68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474.15万元,真正使城区农民得到了实惠。
繁荣城乡文化事业。作为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市,去年,市财政投入70万元用于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建设,并已于去年12月18日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设备。目前,我市六县市均建起了县级支中心,全市5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827个行政村中已有342个建成基层服务点,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家提出的试点市100%乡镇、10%行政村建立基层服务点的标准。农村数字电影放映“2131”工程已在全市六县市58个乡镇和1557个行政村全面铺开。截至去年12月18日,全市已放映电影11429场,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
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去年,我市共筹资310万元,在全市440个行政村建设了体育设施,超额完成了原定100个的任务,受益农民有80余万。广大农民朋友称赞此工程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民生工程。
开展出生人口缺陷干预工作。我市实行“免费干预,政府埋单”的基本政策,将出生缺陷干预经费632万元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定点确立10家免费婚检机构,县、乡两级82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10家妇幼保健机构承担优生监测日常工作,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财政支持、群众自愿参与和受益”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机制。从去年4月29日全市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正式启动起至12月20日,全年一级干预人群覆盖率60%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经过干预,群众优生优育意识明显增强,降低了“缺陷儿”的发生率,进一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提高农村低保补差标准。我市于去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了现有农村低保对象的待遇调整和新增对象的审核认定工作,确保了从4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保障标准,人均月补差由30元提高到41元。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7.7万人,比2006年增加2.3万人,保障面由农业人口的2.6%提高到3.2%。2007年,我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3347万元。
提高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水平。各级财政2007年共投入资金3140万元,新建改建敬老院20所,新增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增加床位1524张。目前,20所敬老院已全部建成,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334人,全市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430人,占农村五保对象总数4573人的53%,集中供养率比去年的25%提高了28个百分点。
提高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缓解城市“双困”家庭住房困难。我市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的廉租住房补贴租金标准,由一人户家庭40元/月提高到60元/月,二人户家庭60元/月提高到80元/月,三人户以上家庭80元/月提高到90元/月。市房管局已于去年8月29日按照新的廉租住房租金补贴标准,向647户廉租户发放了上半年住房补贴32.586万元。同时,我市对廉租住房实行动态管理,重新确定883户享受廉租住房补贴,并将45.09万元租金补贴发放到每位廉租户手中,实现了对符合条件且申请廉租房的“双困”家庭应保尽保。
改善市民生活质量。2007年,我市投资2000万元,新购公交车80台,缓解了我市公交车数量不足的问题,为市民乘车提供了舒适的环境;投资410万元,在城区38条市政道路上新建291个公交候车亭、451个公交站牌、325个候车席和33个公交港湾站台,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乘车。有关部门还召开市民代表听证会,明确新开通的4条公交线路,优化了1条公交线路,调整了10条主要线路的早、末班车的发车时间,新增公交营运里程44公里,平均每条线路延长了3个小时运营时间,方便了市民出行。市政府投资50万元,完成了我市公交发展史上第一部《焦作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使我市城市公交的发展将更加规范、科学。
去年,市财政安排了1000万元,其中投入727万元完成了9条管网的铺设,总长5.7公里。新发展供热面积103万平方米,惠及居民约9000户3.4万人,提高了供热普及率。投入273万元,用于2006年至2007年采暖季因实行低价采暖费政策的亏损补贴,惠及居民21200户8万多人,总面积达212万平方米。
去年,市财政投入109万元,为2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配备了检测设备。截至2007年11月30日,全市2个批发市场、12个农贸市场共抽检样品88683个,检出不合格样品250个,销毁不合格蔬菜2460公斤,合格率达到99.7%。同时,我市还重点抓好源头控制,全市已制定和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22个,通过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64个,通过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77个、绿色食品20个、有机农产品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蔬菜质量安全从产地到市场的监控保障机制,受到了市民一致欢迎。
市委、市政府决定,2008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继续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继续为全市人民办好实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扩大工作领域、扩大受益群众范围,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我市经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真正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