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2023年11月财政预算执行简要分析

十一月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降本增效工作导向,科学统筹调度财政收支,兜紧兜牢三保底线,全力防范财政运行风险,全市财政收支实现平稳增长。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34.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73.2亿元,同比增长51.2%,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31.2%;上划省级收入1.11亿元,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0.5%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5亿元,同比增长1.4%,增收2.2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3.3%,增收1.0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1%,其中:市直完成19.1亿元,同比下降0.4%;高新区完成14.7亿元,同比增长8.5%。四城区完成46.8亿元,同比增长4.7%,增收2.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2%。六县(市)完成79.9亿元,同比下降1.2%,减收0.98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9.8%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收入完成106.1亿元,同比增长2.3%,增收2.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6.1%,其中:主体税种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23.9%,占税收的62.2%;小税种完成40.1亿元,同比下降20.4%,占税收的37.8%。非税收入完成54.4亿元,同比下降0.4%,减收0.2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3.9%

税收分产业结构情况:全市第一产业税收完成6275万元,同比增长284.2%,占全市地方级税收的0.6%;第二产业税收完成58.1亿元,同比增长23.6%,占全市地方级税收的54.8%;第三产业税收完成47.4亿元,同比增长8.8%,占全市地方级税收的44.7%

全省收入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90.6亿元,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83.1亿元,同比增长12.7%,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6.3亿元,同比下降22.3%,减收10.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收入完成31.6亿元,同比下降23.9%,减收9.9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23.5亿元,同比下降13.8%,减收3.74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64.7%。四城区完成4748万元,同比下降3.1%,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1.3%。六县(市)完成12.3亿元,同比下降34.9%,减收6.63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34%

(二)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6亿元,同比增长6.2%,增支16.3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7亿元,同比增长17.8%,增支12.2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1%,其中:市直完成64.2亿元,同比增长23.1%;示范区完成16.6亿元,同比增长1.2%。四城区完成46亿元,同比增长4.7%,增支2.0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6.6%。六县(市)完成150.9亿元,同比增长1.4%,增支2.0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4.3%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038.1亿元,同比增长3.5%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3亿元,同比下降22.3%,减支10.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完成46.4亿元,同比下降12.4%,增支6.58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42亿元,同比下降35.3%,减支22.9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44%。四城区完成11亿元,同比下降4.9%,减支0.57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11.5%。六县(市)完成42.4亿元,同比下降17.2%,减支8.79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44.4%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主体税种占比持续提升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5亿元,同比增长1.4%,较上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06.1亿元,同比增长2.3%税比为66.1%,高于全省平均税比2.1个百分点

分税种看,主体税种收入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23.9%,居全省第4位,增收12.7亿元,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四项主体税种均保持较好增长,特别是增值税累计完成44.3亿元,同比增长27.4%,增收9.55亿元。下半年以来,主体税种占税收收入的比重持续提升,由7月份的60.3%9月份的61.8%,进一步提升到10月份的62.2%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位次,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

(二)制造业整体回升向好,工业税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受上年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今年社会经济整体回升向好影响,全市制造业税收持续恢复,1-11月份地方级制造业税收完成43.9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地方级税收的41.4%。在制造业税收稳步增收的带动下,工业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地方级工业税收完成51.6亿元,同比增长31.1%,占地方级税收的48.6%,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增速超50%的主要有: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113.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74.8%,通用设备制造业62.8%,医药制造业61.4%,食品制造业50.9%5个行业;增速在20%-50%的主要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31.3%,酒茶饮料制造业30%,金属制品业20.9%,专用设备制造业20%。我市税收规模最大的制造业行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地方级税收完成7.52亿元,同比增长12%

(三)财政支出保持平稳增长,民生重点支出保障较好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用足用好财政直达资金,合理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全面提升资金支付效率,推动各项财税政策尽早落地见效,支出结构持续优化,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

1-1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77.6亿元,同比增长6.2%,居全省第5位。其中,教育、科技、农林水等民生领域支出完成20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3%,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分科目看,教育支出43.9亿元,同比增长8.9%;科技支出7.97亿元,同比增长38.2%;社会保障支出38.7亿元,同比增长10.4%;卫生健康支出38.4亿元,同比增长42.7%

三、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锚定年度目标,围绕财政收、支、管、效,强化开源节流,优化统筹调度,着力抓收入、控支出、防风险,不断提升财政管理质效,守牢风险底线,打好收官战,冲刺全年红,全力以赴确保财政健康平稳运行。

(一)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实现全年红一是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强化财税部门协作联动,通过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稽查,全面掌握地方重点税源和新增税收增长点,抓实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应收足收,确保财税收入的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小税种征管。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瞄准耕地占用税、契税等税收薄弱环节,及时准确掌握土地交易、耕地占用、环境保护等税源变动信息,摸清税源底数,督导落实征管措施,杜绝跑冒滴漏,确保颗粒归仓。三是深入挖潜非税收入资源。全面围绕公安罚没、资产盘活、公共租赁住房等梳理非税收入,查漏补缺,挖潜增收。加快推进三资清查,实现资产资源向财政收入的有效转化。

(二)统筹库款管理,强化运行保障力一是加强动态管控。及时研判财政运行走势、预算执行管理等情况,对库款保障水平坚持每日调度、每周研判、按月分析,准确掌握库款流入、流出和余额的总体变动情况,确保财政库款平稳运行二是科学制定支出计划。系统梳理财政收支清单,区分轻重缓急,厘清优先顺序,合理安排支出,优先将库款用于三保支出,及时兑付债务还本付息、PPP政府支出责任等重点支出,守牢财政支出底线。三是大力争取债券资金。深入分析研究国家政策方向、资金投向,找准与我市发展的结合点,重点围绕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提高我市专项债项目储备质量。充分利用财政部隐性债务风险化解试点政策,争取更多隐性债务置换债券发行,有效降低隐性债务利息负担和兑付风险。

(三)优化支出结构,精打支出铁算盘一是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坚持过紧日子常态化制度化,推进节约型党政机关建设,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进一步取消无效低效支出,腾出更多财政资金用于重大民生和刚性支出,健全民生保障长效机制。二是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坚决落实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重点关注教师、编外人员工资及特殊群体补贴发放等,按照轻重缓急原则统筹调度资金保障三保支出需求,确保三保支出特别是工资发放不出风险。三是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对按规定可以收回的结转结余资金以及当年预算安排但预计年内难以实施的项目,统筹用于支持重大民生和重点项目支出,避免资金二次沉淀,确保有限的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高质量编制2024年预算,保障财政运行基本盘一是坚持“调结构、保战略”。将过紧日子作为财政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继续按照零增长原则安排三公经费。把保障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作为预算安排的首要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梳理编制大事要事保障清单,进一步提高支出政策和项目资金的指向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零基预算编制继续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所有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编制,重塑预算编制流程,突出三保支出的首要位置,在三保之外的逐项论证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根据论证情况调整安排,切实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三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持激励和约束相结合,聚焦重点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事项,强化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切实将绩效管理结果与改进管理、完善政策、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对低效无效资金进行削减或取消,对沉淀资金按规定收回并统筹安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