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2022年6月财政预算执行简要分析


 六月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稳经济促增长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积极落实全市稳增长经济运行调度会要求,全力以赴保增长,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全市财政收支稳中有升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00.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6%,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8.4%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46%,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20.7%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8.9%,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4.5%,增收3.8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16.7亿元,同比增长9.7%1.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9.1%,其中:市直完成9.2亿元,同比增长13.6%;示范区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5.3%。四城区完成25.7亿元,同比增长5.6%,增收1.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2%。六县(市)完成45.4亿元,同比增长2.2%增收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7%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收入完成57.9亿元,同比增长3.9%,增收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5.9%,其中:主体税种完成28.1亿元,同比下降4.9%,占税收的48.6%;小税种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13.8%,占税收的51.4%。非税收入完成29.9亿元,同比增长5.8%增收1.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4.1%

全省收入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61.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2.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73.4亿元,同比下降13.8%,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8.1%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6亿元,同比下降43.8%,减收11.4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收入完成11.9亿元,同比下降46.6%,减收10.4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7.1亿元,同比下降45.5%减收5.9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8.3%四城区完成0.25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1.7%六县(市)完成7.3亿元,同比下降44%减收5.7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50%

(二)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6.1亿元,同比下降2.7%,减支5.2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5.6亿元,同比增长0.6%增支0.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9%,其中:市直完成44.5亿元,同比下降1%;示范区完成11.2亿元,同比增长7.7%。四城区完成29亿元,同比增长14.5%增支3.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6%。六县(市)完成101.5亿元,同比下降8.4%减支9.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4.5%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732.2亿元,同比下降3.8%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2.9亿元,同比增长61%增支27.6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30%增支5.5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32.8亿元,同比增长109.9%增支17.2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45%四城区完成8.8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12.1%。六县(市)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5.7%增支1.7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42.9%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收入增幅快速回升,11个县(市)区均实现“收入过半”目标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1.7%(全省平均进度51.2%),高于“双过半”目标1.7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8.9%,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4.5%,增速较上月回升3.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7.9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10.5%,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3.9%,增速较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税比为67.4%,高于上年同口径税比0.9个百分点。在6月份留抵退税数额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增值税收入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分县(市)区看,11个县(市)区均实现“收入过半”目标,其中中站、博爱、沁阳、马村、解放、温县等6个县(市)区实现“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8%”的目标。

(二)6月份集中退税影响,地方级工业税收延续下行态势上半年全市地方级工业税收累计完成17.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39.6%,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20.3%,降幅较上月扩大14.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制造业税收完成16.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6.6%,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4%,降幅较上月扩大10.2个百分点;地方级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税收完成404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21.2%,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98.3%,主要是6月份沁阳国家电投集团全口径退税3.14亿元,影响地方级税收1.57亿元。从主要的细分行业看,仅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茶饮料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韧性较强,分别增长7.8%13.2%17.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主要行业降幅明显,分别下降21.4%36.6%38.2%。但受6月份疫情管控政策放松推动,旅游、消费等热情释放,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回暖明显,分别增长18.1%243.1%;房地产业下降39.6%,降幅较上月收窄4.9个百分点。

支出降幅大幅收窄,“三保”及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86.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55.5%,同比下降2.7%(全省平均增幅-3.8%),较上月回升5.5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8.5%,较上月回升35.5个百分点。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农林水等民生支出完成13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较上年同期、上月分别提高1.3个、2.8个百分点,“三保”及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分科目看,教育支出同比增长0.3%;科技支出同比增长1.4%;农林水支出同比增长54.4%。分县(市)区看,当月支出增幅较高的主要是解放区38.2%、温县35.4%;当月支出下降的主要是马村区-62.9%

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在全市财政收支实现“双过半”的基础上,继续聚焦“全年红”任务目标,结合“十四五”时期的长远发展,抓紧抓牢稳增长促发展各项措施,加强留抵退税政策扩围影响精准研判,找准经济发力点、增长点,千方百计组织收入,想方设法加快支出,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收支文章”,以最大力度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目标导向,狠抓收入运行调度一是进一步强化目标管理。将收入目标任务月度化、指标化、具体化,督促指导县(市)区按既定目标落实收入任务。加强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动态监管,确保主体税源稳定增长;密切关注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成税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主动对接公安、纪检、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协调预算单位加快执收落实,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通过专户月报及时掌握各县(市)区非税收入专户余额,督促指导县级财政部门将非税收入按照时间要求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快土地出让交易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紧盯房地产市场走势,加快土地收储和出让周转速度,切实按照时间节点和序时进度完成预期土地收入,做大政府性基金收入盘子,确保年初安排补充财力的预算资金足额兑现。

(二)加大支出强度着力加快支出进度一是密切关注财政支出进度和支出效益,及时落实上级部署,加快工作节奏,提前谋划项目安排;简化审批流程,做好项目储备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快财政内部资金审批进度,力争做到预算一经下达,立即能形成有效支出;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对接,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督促其将项目资金尽快下达,形成支出二是强化库款保障,科学合理调度现金,做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库款保障强化对县(市)区预算执行的督促指导,落实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做到应列尽列、应支尽支。三是进一步加强直达资金管理,督促因前期项目准备不足、信息导入不及时等导致资金支付进度慢的县(市)区抓好整改完善,配合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库管理,对需出台配套政策或制定管理办法的提前着手准备,避免出现“资金等项目、资金等手续”等问题,督促资金使用单位全面落实资金主体责任,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三)加强项目谋划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精心谋划新项目。与有关部门密切协同,抓住最近国家密集出台的重大政策机遇,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谋划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聚焦教育、卫健、养老、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争取更多上级政策资金,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二是优化服务保障,加快专项债券资金支付进度督促项目单位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加强财政资金调度保障,对于达到支付进度的项目,尽快审批支付手续,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切实提高专项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三是抓住三季度这一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完成全年任务的关键期,用足用好国家和省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聚焦项目签约、落地、开工、投产等关键环节,积极做好资金要素保障,切实推动稳经济大盘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四)增强风险意识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实施项目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节约行政成本,硬化责任约束,真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同时,加强库款保障,强化跟踪调度,及时下达重点民生等转移支付资金,坚决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二是树牢风险意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高度重视防范债务风险工作,积极防范化解法定债务兑付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强化违法违规责任追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推动财经秩序持续好转。三是有力推进暂付款清理工作。在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严控暂付款增量的同时,积极采取盘活存量资金、依法依规处置资产、安排预算资金等措施消化暂付款存量,防范化解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安全可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