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2022年4月财政预算执行简要分析




四月份,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全市经济运行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统筹精准调度,做细做强指标支撑,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兜牢三保底线,财政运行平稳有序,财政经济保持健康发展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3.1亿元,同比下降9.9%,扣除组合式税费政策影响因素后同比增长12.9%。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19.2亿元,同比下降28.9%,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26.3%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同比增长6.5%,增收3.46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40.4%3.2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9.2%,其中:市直完成5.9亿元,同比增长69%;示范区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7.1%。四城区完成16.5亿元,同比增长3.2%,增收0.5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8.9%。六县(市)完成29.6亿元,同比下降0.7%减收0.2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9%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收入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3.6%,增收1.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其中:主体税种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2%,占税收的51.6%;小税种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1.9%,占税收的48.4%。非税收入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13.1%增收2.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2%

全省收入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51.2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80.5亿元,同比下降13.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7%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1.6亿元,同比下降38.2%,减收7.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收入完成10.2亿元,同比下降39.8%,减收6.7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5.5亿元,同比下降30.8%减收2.4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47.2%四城区完成0.25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2.2%六县(市)完成5.9亿元,同比下降45.9%减收5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50.7%

(二)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2.1亿元,同比下降0.9%,减支0.9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2.9亿元,同比下降4.1%减支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9%,其中:市直完成17.6亿元,同比下降5.6%;示范区完成5.3亿元,同比增长1.1%。四城区完成17.1亿元,同比增长22.5%增支3.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6%。六县(市)完成52亿元,同比下降5.5%减支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5%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03.8亿元,同比下降5.8%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9.2亿元,同比增长110.7%增支20.6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完成17.5亿元,同比增长60.2%增支6.6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级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241.4%增支13.9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50.1%四城区完成3.3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8.4%。六县(市)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26.7%增支3.4亿元,占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41.4%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收入增长总体趋稳,质量稳中有升1-4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1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1.2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较上月回落6.5个百分点,主要是新的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退还金额较大,税收增长承压;税比为68%,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中有升。具体来看,主体税种受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影响较大,累计完成20亿元,同比增长5.2%,增幅较上月回落22.6个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完成12亿元,同比下降0.7%,增幅较上月回落23.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完成5.2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较上月回落34.7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18%,增幅较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4%,增幅较上月回落14.2个百分点

(二)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影响,地方级工业税收增速放缓1-4月份全市地方级工业税收完成16.4亿元,同比增长5.1%,增幅较上月回落22.5个百分点,剔除退缓税政策因素,地方级工业税收同比增长23%。行业方面,制造业受税费支持政策影响较为明显,地方级制造业税收完成13.5亿元,增收0.5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较上月回落26.8个百分点,为年内增幅首次出现回落,占地方级税收比重为38.5%,较上月小幅提高1.5个百分点。从制造业31细分行业看,6成以上行业税收同比上年减收,9成行业税收增幅较上月出现回落,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主要行业回落较为明显,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地方级税收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128.3%,增幅较上月回落77.9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地方级税收完成0.9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较上月回落55个百分点;金属制品业地方级税收完成0.8亿元,同比增长87.7%,增幅较上月回落50个百分点。

统计口径收窄致支出增幅回落1-4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92.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9%,增幅较上月回落12.5个百分点,主要是今年财政部要求财政支出列支由原来按权责发生制变更为按收付实现制,统计口径收窄,进入4月份后,制度变更影响开始显现。从全省情况来看,全省平均增幅为-5.8%,较上月回落12.4个百分点,同时,支出增幅出现较大回落的情况在各地市普遍存在,我市支出增幅居全省第6,预计支出增幅回落的情况将长期存在。民生保障方面,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农林水等民生支出完成6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8.2%,其中文化旅游支出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57.2%;节能环保支出完成2亿元,同比增长61.6%;农林水支出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21.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完成2.2亿元,同比增长545%,主要是加快了灾后重建资金的拨付进度。

、当前形势

(一)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速发力。为稳定预期、助企纾困,尽快释放政策红利,各级财税部门紧密协作,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发力,切实缓解了市场主体的资金压力,政策效应显现。在4月份启动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又联合发文进一步加快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实施进度,制造业等中型企业存量留抵退税由7月调整到5月申报,在630日前集中退还,预计需退还7亿元左右,财税减收将在上半年集中呈现。

下半年,随着留抵退税政策影响逐步消退,企业税收将开始正常缴纳,税收增长将逐步企稳回升。

(二)中央基建投资拉动政策逐步明朗。中央财经委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治局会议要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两办发文推进以县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国办推进支持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预期围绕基建将会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

(三)疫情对经济影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在我市因局部疫情造成经济运行被迫停顿的困难情况下,虽然已实现了有序复工复产,但各地疫情点状复发对于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我市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受原材料供应价格上涨、加工订单减收、出口市场受阻、消费流通不畅等影响,税收利润大幅下降,对财政增收影响较大。

)重点税源结构分化。今年以来随着能源要素约束缓解,上游能源价格上涨,我市主要能源供应较快增长,煤炭、供电行业纳税增速较快,产业链上游企业受益于价格上涨和为预防不确定性提前备货,助推生产加快。部分偏下游工业如金属制品、橡胶制品、造纸、纺织等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需求不足影响,出现较大幅度短收,税源结构出现分化,下游重点税源企业增收承压。

、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好市两会精神,对照202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任务,坚定信心,下定决心,持续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抓好疫情防控、抓好灾好重建,坚定不移稳增长保预期,坚定不移惠民生增福祉,确保顺利完成预期目标任务。

(一)加强财税形势研判,挖掘财政收入增长点。一是强化税源管控。进一步强化财税协同,着力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重点税种的分析和预判,综合利用信息化手段,精准摸排中小、零散企业等分散税源,强化税费征管,堵塞跑冒滴漏,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征管。深化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让非税收入征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规范入库,有效充实地方财力。三是大力涵养税源。落实落细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继续实施惠企纾困政策,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跟踪帮办服务,营造亲商、助商良好氛围,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激发工业经济活力,加快财源建设步伐,进一步做大做优税收基本盘。

(二)严格预算执行约束,兜牢兜实三保支出一是严把预算执行关。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原则上除疫情防控、应急救灾等特殊支出外,不再追加预算,确需调整预算的,严格按程序报批。二是勤俭节约降成本。把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要求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及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三是兜牢底线保民生。持续优化支出结构,在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的前提下,集中财力保障疫情防控和灾后重建等民生领域,持续提高民生支出占比,织牢织密基本民生网,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三)切实提升服务效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扎实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万人助万企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点对点企业服务,加快涉企专项资金执行进度,及时足额兑付惠企资金,落实惠企政策。二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顶格执行六税两费减免政策,开展减税降费政策解读、宣传培训,密切与人行、税务、人社等部门的对接、协调,积极推动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全面落地见效。三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高频事项提速办、所有事项简便办,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提升服务水平,推出限时办结服务事项33个。四是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强化预警监管评价系统运用,积极推动电子化政府采购系统与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对接,全面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助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