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市财政局(国资委)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

梳理工作重点 明确工作任务 狠抓工作落实

市政府全会召开后,市财政局(国资委)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围绕市政府全会提出的“紧扣推动焦作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围绕项目建设这一主线,抓好十项重点工作”的要求,结合“守规矩、懂业务、真落实”活动,逐项梳理财政(国资)工作重点,明确四季度和明年工作任务,以“坚持一个目标、做实三项重大项目、抓好财政(国资)十项重点工作”为中心,推动财政(国资)工作高质量,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坚持目标导向,确保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按照市政府全会提出的“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协作,抓好正常税源收入,深入挖潜增收,不折不扣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一是细化任务分解,压实工作责任。对照全年收入预算及收入进度,细化分解月度收入任务,压实责任。加强重点税源分析与监控,紧盯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确保应收尽收。围绕收入规模大的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和项目,加强收费清缴。二是深入挖潜,多渠道增收。指导县(市、区)梳理排查已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纳税和已出让土地缴库情况,确保合法合规入库;加快加油站税务信息平台建设,挖掘存量税源;协作税务部门对疑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杜绝跑冒滴漏。三是强化进度通报,全程跟踪督导。每周与税务部门研判收入形势,定期召开县(市、区)收入调度会议,通报收入进度,对完成进度较慢的县(市、区),督促采取有效措施,挖掘和寻找财政收入增长点。

聚焦三项重大项目,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市政府全会提出的“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财政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管好用好专项债券。建立工作例会、项目谋划、落实推进、资金管理、督导通报等五大工作机制,构建我市专项债券管理工作体系。围绕“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提前谋划2022年专项债券项目,建立项目分包和督导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责任。二是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对接豫资控股、省投资集团和省农开公司,推动省市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尽快落地。成立市级政府性基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基金投资领域、方向、规模调整等重大事项。建立市级优质备投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具备战略性、特色性和支撑性的重大项目。三是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围绕灾后重建十大项目,用好亚投行贷款,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亚投行和国内各项目审批手续,争取亚投行应急贷款资金早日落地。加强政策研究,紧密向上对接,争取更多的上级政策、资金和灾后重建项目,落实市县财政资金投入,指导谋划争取政府债券灾后重建项目。抓好灾后重建项目财政评审服务,建立绿色通道,主动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评审质量。

紧抓财政(国资)十项重点工作,全力冲刺四季度。围绕市政府全会提出的“抓住关键、精准施策、求实求效”的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干导向、结果导向,紧盯财政(国资)重点工作,打赢打好年底攻坚战。一是调整优化财政管理体制。密切关注省财政厅工作动态,持续做好对接工作,完成各项收支基数的核对上报等工作,与人行、税务部门进行对接,尽快完成有关程序的调整,保障市县两级利益平衡。二是深化国企改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动国企改革走深走实。加大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整合力度,支持国企与央企、省企、民企、外企通过重组重整等方式有序整合。三是规范土地出让管理。抓好四季度土地出让收入工作,跟踪关注已挂牌即将出让的地块和南水北调绿化带项目土地划拨价款缴纳工作,加快土地出让收入入库。及时调整我市城区土地收益分配政策,激发各方土地出让工作积极性,保障市区两级利益平衡。四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理顺管理体制,深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统一布局政府性投资和项目建设,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推进平台整合,适时启动投融资公司的优化布局工作,完善市级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五是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组织政府采购培训,编制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任务清单,提升政策的执行力。编制《政府采购需求管理文书范本》,从源头上加强需求管理,保障公平竞争。编制服务市场主体政策指南,做到政策“一口清”。六是积极落实惠企政策。继续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定期走访调研企业,宣讲财政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梳理清理政府对企业作出的承诺事项,建立承诺事项清单,落实兑付涉企资金。排查涉企政策奖补资金拨付情况,不定期对涉及奖补资金未到位企业进行回访,确保相关资金尽早拨付到企业。七是支持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民生优先,全力保障民生资金投入。实行省市重点民生实事资金月统计和通报制度,分项目、分县(市、区)统计资金支出情况,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做好库款保障工作,应拨尽拨,全力保障重点民生项目资金需求。八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行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周通报制度,完成年度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目标任务。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田水毁工程修复重建工作。九是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监控。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逐月评估测算债务余额、债务率等关键评估指标,加强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十是规范推进PPP项目实施。围绕“三个一批”、灾后重建等重点领域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财承不超10%红线的范围内,积极帮助市直项目单位谋划申报新项目,利用PPP模式推进重点项目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