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要 分 析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支出保障有力,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3月份,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59.24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18.83亿元,同比下降0.1%,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31.8%;上划省级收入0.56亿元,同比增长27.0%,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0.9%。全口径税收完成48.88亿元,同比增长12.2%。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8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5.5%,同比增长15.0%,增收5.19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完成6.42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0.3%,同比增长4.2%,增收0.2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6.1%;其中:市直完成3.26亿元,同比下降0.4%;示范区完成3.16亿元,同比增长9.4%。四城区完成11.29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6.8%,同比增长16.9%,增收1.6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8.3%。六县市完成22.14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6.8%,同比增长17.5%,增收3.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5.6%。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完成29.92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6.9%,同比增长21.1%,增收5.21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1%,其中:主体税种完成14.83亿元,同比增长12.9%,占税收的49.6%;小税种完成15.09亿元,同比增长30.4%,占税收的50.4%。非税收入完成9.93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2.0%,同比下降0.3%,减收27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4.9%。
全省收入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15.86亿元,同比增长14.3%。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39.85亿元)居全省第12位,占全省收入的3.6%,增速(15.0%)居全省第11位,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全省税收完成766.15亿元,同比增长14.0%,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8.7%。我市税收规模(29.92亿元)居全省第11位,占全省税收收入的3.9%,增速(21.1%)居全省第4位,较全省平均增速高7.1个百分点,税收比重(75.1%)居全省第3位,较全省平均税比高6.4个百分点。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84亿元,完成年预算的7.1%,同比下降51.0%,减收7.1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收入6.2亿元,同比下降50.8%,减收6.41亿元。
(二)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1.2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7.6%,同比增长28.9%,增支15.97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7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9.3%,同比增长38.6%,增支4.9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4.9%;其中:市直完成13.73亿元,同比增长40.1%;示范区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33.6%。四城区完成10.91亿元,完成年预算的33.2%,同比增长33.5%,增支2.74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5.3%。六县市完成42.6亿元,完成年预算的32.0%,同比增长24.2%,增支8.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8%。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44.34亿元,同比增长22.3%。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71.25亿元)居全省第14位,占全省支出的2.5%;支出增速(28.9%)居全省第6位,较全省平均增速高6.6个百分点。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31亿元,完成年预算的11.0%,同比增长95.0%,增支5.02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8.79亿元,同比增长100.5%,增支4.41亿元。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平稳增长,顺利实现“首季开门红”。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8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5.5%,超时间进度0.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15.0%,比全省平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分级从增幅情况看,马村区(26.8%)、沁阳市(24.8%)、温县(23.4%)、武陟县(21.3%)、中站区(20.0%)、修武县(15.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从增收情况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增收5.19亿元,其中沁阳市增收0.94亿元,占全市增收额的18.2%;武陟县增收0.77亿元,占全市增收额的14.8%;修武县增收0.53亿元,占全市增收额的10.2%。
(二)税收收入增速较高,收入质量稳步提升。一季度,全市税收完成29.92亿元,居全省第11位,较上月提高1个位次,完成年预算的26.9%,超时间进度1.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1.1%,比全省平均增速(14.0%)高7.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1%,较上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税比(68.7%)高6.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位次。
分税种看:增值税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18.0%,增收1.56亿元,主要是制造业增收0.93亿元,建筑业增收0.36亿元;企业所得税完成2.33亿元,同比增长10.6%,增收0.22亿元,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收0.15亿元;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105.9%,增收2.56亿元;土地增值税完成4.25亿元,同比增长59.1%,增收1.58亿元。
(三)第二产业税收增速提升,建筑业增收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第二产业税收完成14.49亿元,同比增长38.3%,增速较上月提高21.6个百分点,增收4.0亿元。其中:工业税收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16.3%,增收1.47亿元,占全部地方级税收的比重为35.2%,拉动地方级税收增长5.9个百分点。
建筑业税收完成3.97亿元,同比增长177.8%,增收2.54亿元,占全部地方级税收的比重为13.3%,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7.5个百分点,拉动地方级税收增长10.2个百分点。建筑业税收增收较多,一方面是上年同期因环保治理,开工施工较少基数小,另一方面是我市促进建筑业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四)第三产业税收增速趋缓,金融业增长较高。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地方级税收完成15.38亿元,同比增长7.6%,占全部地方级税收的比重为51.4%,较上年同期占比下降6.3个百分点。除金融业增速较高外,其他行业增速均出现回落。分行业看,金融业税收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0.9%,增收3313万元,拉动地方级税收增长1.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税收4.2亿元,同比增长7.0%,增收2742万元,拉动地方级税收增长1.1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业实现税收5617万元,同比增长5.9%,增收312万元,拉动地方级税收增长0.1个百分点。
(五)财政支出持续增长,重点及民生支出保障较好。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1.25亿元,完成年预算的27.6%,超时间进度2.6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8.9%,较上年同期提高15.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增支15.97亿元。其中:民生领域财政支出51.57亿元,同比增长31.2%,较上年同期提高16.6个百分点,增支12.2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4%,较上年同期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核算非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累计完成57.7亿元,同比增长23.4%,较上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4.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较上年同期提高3个位次。
分科目看:教育支出完成10.45亿元,同比增长18.9%;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完成11.84亿元,同比增长10.9%;卫生健康支出完成8.3亿元,同比增长58.0%;节能环保支出完成1.31亿元,同比增长61.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完成9.62亿元,同比增长21.2%;农林水支出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82.9%;交通运输支出完成3.71亿元,同比增长175.3%。
三、工作建议
进入二季度,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财政的高质量助推全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加力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把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建立督促考评奖惩机制、层层传导压力落实责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做深做实,把减税降费政策加快落实到位。最大限度争取政府债券规模,主要用于重大在建工程和民生补短板项目。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政府投资强度不减,保障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完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措施,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
(二)加强收入征管,增强增长后劲。在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该减的坚决减到位,该收的坚决收上来,最大限度减少收入缺口。健全部门之间、市与县区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更大范围实现收入协同和统筹。完善综合治税综合数据平台,加强税源分析和研判。巩固好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支柱税源,尽快落实好就地法人化等措施,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加快发展,补齐我市发展短板。
(三)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控行政成本,从严安排“三公”经费预算。全面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硬约束,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决策机制,做好项目储备和论证。切实加快支出进度,尽快形成实际支出。及时消化结余结转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充分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保障一赛一节、全省百城提质观摩和70周年国庆等重点活动。在兜住“三保”底线的同时,着力清理规范过度保障的支出政策。
(四)发挥财政调控引导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规范推进PPP模式发展,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PPP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撬动作用,拉动民间投资。完善支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高精尖和中小企业的采购力度。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政策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五)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筑牢财政安全运行底线。加强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监测和应对,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科学调度库款,防止发生支付风险。以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为平台支撑,提升内控和监督效果。
(六)加强政策研究,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市与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加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探索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绩效预算。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