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要 分 析
新年伊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快速增长,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开门红”。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2.3%,是多年以来的最高速度;增幅居全省第7位,是多年以来的最好名次。
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1月份,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22.54亿元,增长27.9%。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9.28亿元,增长36%,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41.2%,上划中央级收入占比较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上划省级收入0.19亿元,增长76.3%,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0.8%。全口径税收完成18.46亿元,增长22.8%。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7亿元,增长22.3%,增收2.38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完成2.53亿元,增长13.0%[1],增收0.2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9.4%;其中市直完成1.38亿元,增长13.8%;示范区完成1.16亿元,增长12.1%。四城区完成3.79亿元,增长19.9%,增收0.6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六县市完成6.75亿元,增长27.5%,增收1.4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6%。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收入完成9.17亿元,增长12.2%,增收1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2%,其中主体税种完成5.5亿元,增长18.5%,占税收收入的60%;小税种完成3.67亿元,增长3.9%,占税收收入的40%。非税收入完成3.9亿元,增长54.8%,增收1.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29.8%。
分部门情况:全市国税部门组织入库地方级税收收入4.33亿元,增长19.5%,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3.1%;全市地税部门组织入库地方级税收收入4.85亿元,增长6.3%,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1%;全市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3.9亿元,增长55.3%,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9.8%。
全省收入情况:全省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63.05亿元,增长16.0%。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13.07亿元)居全省第9位,占全省收入的3.6%,增速(22.3%)居全省第7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16.5%)高5.8个百分点。全省税收收入完成276.94亿元,增长16.3%,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3%。我市税收收入规模(9.17亿元)居全省第10位,占全省税收收入的3.3%,增速(12.2%)居全省第15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16.9%)低4.7个百分点,税收比重(70.2%)居全省第17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比重(78.2%)低8个百分点。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53亿元,增长872.4%,增收6.7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收入6.94亿元,增长1152.7%,增收6.39亿元。
(二)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52亿元,增长10.9%,增支1.63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4亿元,增长24.1%,增支0.96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9.9%;其中市直完成3.50亿元,增长31.0%;示范区完成1.44亿元,增长10%。四城区完成3.12亿元,增长1.6%,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8.9%。六县市完成8.47亿元,增长7.9%,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1.3%。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51.73亿元,增长3.4%。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16.52亿元)居全省第12位,占全省支出的3.0%;支出增速(10.9%)居全省第4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10.0%)高20.9个百分点。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0.72亿元,增长-82.8%,减支3.47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0.69亿元,增长-81.8%,减支3.1亿元。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开局良好,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新年伊始,各级财税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提前谋划,把握重点,强化预测分析,加强收入征管,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开门红”。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7亿元,同比增长22.3%,增幅较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比全省地市级平均增幅高5.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7位。分级看,受财政管理体制调整市直税源下划影响,相关县区在全省的总量排名大幅前移,与上年同期相比,解放区由129位前移至56位;山阳区由108位前移至38位;中站区由136位前移至98位;马村区由157位前移至142位;修武县由87位前移至64位;博爱县由139位前移至99位。
(二)优化调整支出结构,保障改善民生支出。按照2018年预算安排的基本原则,各级财政部门着力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障民生支出、重点支出、人员支出、机构运转,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1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52亿元,增长10.9%,增支1.63亿元。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等民生领域财政支出11.59亿元,增长7.1%,增支0.7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2%。核算非盈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八项支出累计完成13.71亿元,同比增长13.3%。
三、2018年财政重点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是建设“四个焦作”、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的重要一年,是我市大投入、大提升、大发展的突破之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有效推进财政改革发展。
(一)2018年财政工作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树牢“忠诚廉洁、依法理财、创新争优、敬业担当”的财政工作理念,把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以“两个提高、四个保障”为目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社会综合治税体系,着力财源培育,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更好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四个焦作”建设,早日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开启新时代焦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提供财力支撑。
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意见,2018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目标为8.5%以上,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财政部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按7%安排,全省为8%。我市增长目标定为8.5%以上,略高于全国全省收入增幅,各县(市)区要根据财源实际、财政体制调整等情况测算安排。原则上县(市)区增长目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区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要达到80%以上,县(市)要达到65%以上。
(二)抓征管、养税源,确保实现全年收入目标。一是持续开展税源调查。各县(市)区要全面掌握主体税种的来源和构成,找出对本地收入影响最大、见效最快、形成财力最优的行业和税种,积极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税体系。二是着力培育重点税源。创新财政资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乘数效应,努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加大对房地产和建筑业的支持力度,做大房地产市场“蛋糕”。加大“引金入焦”力度,服务好中旅银行扩张发展,支持焦作农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格升级。三是持续深入推进综合治税。加快推广应用智慧财税云平台,研究制定税源“网格化”管理措施,增强各级各部门协税护税意识,堵塞零星分散税源漏洞。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深化非税收入预算管理,严禁虚收空转,混级混库。探索采取公开招标、挂牌、拍卖等市场化方式,加强政府各类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五是确保新的财政体制高效运行。高度重视新老财政体制的衔接工作,将县(市)区收入质量与分配财力性转移支付、新增政府债券资金、申报财政项目等挂钩。对收入进度快、质量高的予以奖补和资金倾斜,对收入进度慢、质量下降的相应扣减转移支付和债券资金。
(三)积极发挥财政职能,服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一是支持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强力实施工业十大项目。利用好国家2018年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范围的机遇,综合采用贴息、奖补、专项资金、先进制造业基金等手段,推动构建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二是努力服务市十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研究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大沙河、新河商务区、城区棚改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发挥招标采购和项目评审绿色通道的作用,提出融资方案、筹措项目资金、开展概预算评审,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三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加快发展。支持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四是推进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加快市场化转型,探索建立“借、用、管、还”一体化的良性投资机制。
(四)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从2018年编制部门预算起,在去年编制中期财政规划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全面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在预决算批复后规定时间内,按照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方式和要求,全面做好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等公开工作,绝不允许再出现漏公开、少公开、不按时公开等现象。二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进一步加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以资金使用绩效为导向推动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建立预算安排与绩效目标及资金使用效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绩效责任硬约束。三是强化国库管理。重点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力争年底前所有县(市)区全部实现集中支付电子化。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加强财政专户管理,逐步规范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