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2016年技术改造工作方案,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2月25日
2016年技术改造工作方案
为加快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落实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大力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聚焦中国制造2025河南行动重点领域,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质量品牌、工业强基、技术平台、创新创业、两化融合、绿色制造为重点方向,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把技术改造与创业创新、对标达标和新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支持有市场的传统行业企业提高设计、工艺、装备、管理和能效水平,扶持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推动技术改造由设备更新为主向生产全过程改造转变,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2016年,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突出示范带动、创新引领、改造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全方位、高层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力争全年技术改造投资超过1000亿元,促进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和在工业投资占比明显提升,力争培育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新活力、新动力、新优势。
二、重点方向
(一)着力建设质量品牌。实施质量品牌专项行动,加强产品质量基础建设、技术攻关和自主品牌培育,不断提升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支持产业联盟或龙头企业搭建“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链式平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标准。抓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开展区域品牌建设试点改造。开展创建河南省质量标杆示范活动,推广应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引导企业深化实践质量标杆成功经验。
(二)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工业强基突破行动和示范应用,提升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制造和协作配套能力。聚焦智能终端配套器件、特高压电力电子器件、动力电池、精密铸锻、光学器件、轴承、液压件、密封件、仪器仪表等关键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和产品。推进实施一批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工业“四基”示范项目,强化基础领域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寿命。引导整机企业和“四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衔接,形成协同创新、产用结合、以市场促基础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三)着力打造技术平台。依托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研发设计工具、大型专业化软件、仪器设备、模具、小批量试制等软硬件资源共享服务,为新技术研发、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抓好高水平、高质量的工艺、技术、产品、能力检验检测、试验验证、认证鉴定服务平台建设,抓好节能降耗与清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资源循环与综合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工业基础数据库,加强企业试验检测数据和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应用和积累,创建和认证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四)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在大中型工业企业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培养一批由创新型企业家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由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技术创客团队、由“大工匠”和技能大师领衔的技能创客团队、由一线优秀职工组成的工人创客团队,引导企业以“互联网+”为手段,采取“众筹众包众创众扶”等生产方式,搭建创客平台、集聚员工智慧、培育创客文化,创出成果、效益和品牌,打造河南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和“金字招牌”。在中小微企业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致力于“专、精、特、新”创新创业,着力培养一批创新型“小巨人”企业。
(五)着力加快两化融合。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机器换人”改造计划。大力推动机械、汽车、轻工、食品、医药、纺织、电子等行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自动化、数控化和智能化改造。在重点领域培育建设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分类指导推动信息化应用,加快集散控制、制造执行等技术在原材料企业的集成应用,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普及推广,运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消费品企业信息化水平。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
(六)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能效“领跑者”细则,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持续提升电机及配电变压器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水平,加快淘汰高耗能机电和配电变压器。实施工业清洁生产提升计划,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动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持续开展工业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大幅降低企业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废物、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促进尾矿、废石、粉煤灰、废旧电子电器、废金属、废塑料等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支持企业开发设计绿色产品,提升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水平。
三、主要任务
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增加投资、降低成本、提质增效。
(一)抓好10个试点示范企业(项目)。
重点培育支持10个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工业强基示范应用、首台(套)重大装备以及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示范生产线、车间(工厂)等试点示范企业(项目),鼓励先进、树立标杆,推广典型企业(项目)经验和做法。
(二)抓好100个创新引领企业(项目)。
重点培育支持100个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达效的创新引领企业(项目)。支持大中企业企业家、首席技术专家、“大工匠”和技能大师以及工人创客示范团队领军的技术创新项目,支持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项目,鼓励创新创业、专注细分领域,引导和支持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推动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新兴领域取得突破。
(三)抓好1000个传统技术改造项目。
重点推进实施1000个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聚焦产品、聚焦基础、聚焦装备、聚焦能效,加快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中高端产品比重,促进企业增加有效投资,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筛选1000个项目进入项目库,计划总投资2589亿元,今年计划投资1071亿元。其中产品创新项目598个,投资1718亿元;工业强基项目57个,投资174亿元;设备升级项目146个,投资282亿元;两化融合项目104个,投资129亿元;技术平台项目21个,投资70亿元;节能降耗项目74个,投资217亿元。
四、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协调。省企业技术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协调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省工业和信息化委要建立完善技术改造工作机制,与省政府有关部门、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形成合力,上下联动,为企业创造良好技术改造环境,共同推动全省技术改造工作。
(二)突出项目带动。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共同推进 “十百千”工程项目建设,培育一批、建设一批、达效一批。省级层面重点抓好10个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和100个创新引领企业(项目),省、市、县共同抓好1000个传统技术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加强监测,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项目申报指南,发挥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和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分类指导,严格把关,以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重点支持“十百千”工程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项目安全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三)创新工作方式。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简化事前程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零土地”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方式改革,协调环保、国土、消防等部门研究制定不需要新增建设用地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和验收管理的实施办法,鼓励企业对存量土地挖潜,进行厂房改建、利用多层标准厂房等。进一步下放技术改造项目备案权限,简化备案内容,规范备案行为,提高备案效率。组织有关部门对技改项目推进开展协调服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完善统计体系。省工业和信息化委会同省统计局,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将技术改造投资统计纳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设立可横向比较的技术改造投资指标,研究建立完善与全国统一的技术改造统计投资统计体系,定期发布技改投资分析报告,为政府投资政策制定、投资监测和预警分析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