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焦作市财政局网站!

2015年1-8月财政预算执行简要分析

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平稳增长,税收收入增速回升,税收比重持续提高,重点支出较好保障。

     一、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2015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

8月份,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11.46亿元,增长14.7%;按财政部明确的地方财政总收入测算口径,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06亿元,增长21.7%

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7亿元,增长36.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4亿元,增长46.1%;非税收入1.73亿元,增长13.5%。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2.3亿元,增长21.7%

(二)20151-8月份财政收入情况

1、财政总收入:18月份,全市全口径财政总收入完成111.24亿元,下降16.1%。其中,上划中央级收入31.07亿元,下降10.1%,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27.9%;上划省级收入1.3亿元,下降57.2%,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1.2%;地方财政收入78.87亿元,下降16.9%,占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的70.9%

按财政部明确的地方财政总收入测算口径,全市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98.79亿元,增长0.7%。其中,上划中央四税27.24亿元,下降6.6%,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27.6%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55亿元,占年预算的62.0%,增长3.8%,增收2.59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72.4%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完成25.34亿元,占年预算的64.6%,低于时间进度2.1个百分点,增长12.5%,增收2.8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4%,其中,示范区完成5.88亿元,占年预算的62.6%,增长12.3%;四城区完成11.45亿元,占年预算的61.4%,低于时间进度5.3个百分点,增长1.7%,增收0.1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6.0%;六县市完成34.77亿元,占年预算的60.4%,低于时间进度6.3个百分点,下降1.2%,减收4128万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8.6%。

收入结构情况:税收收入完成47.36亿元,占年预算的62.6%,增长1.7%,增收0.8亿元,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2%;其中:主体税种完成25.17亿元,下降9.0%,占税收收入的53.1%;小税种完成22.2亿元,增长17.4%,占税收收入的46.9%。非税收入完成24.19亿元,占年预算的60.8%,低于时间进度5.9个百分点,增长8.0%,增收1.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3.8%

分部门征收情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1.55亿元,增长3.8%。其中:国税部门组织税收10.31亿元,增长4.4%,增收0.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4.4%;地税部门组织税收37.07亿元,增长1.0%,增收0.3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1.8%;财政及其他部门组织收入24.17亿元,增长8.1%,增收1.8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3.8%

全省收入情况: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49.52亿元,占年预算的64.0%,增长8.6%。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0位,占全省收入的3.7%,增速居全省第15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8.1%)低4.3个百分点。全省税收收入完成1386.77亿元,增长6.0%,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1%。我市税收收入规模居全省第10位,占全省税收收入的3.4%,增速居全省第13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5.6%)低3.9个百分点,税收比重居全省第15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比重(71.7%)低5.5个百分点。

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7.32亿元,占年预算的15.2%,低于时间进度51.5个百分点,下降71.8%,减收18.6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98亿元,下降78.0%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完成4.56亿元,下降61.8%,减收7.36亿元;四城区完成0万元,下降100%,减收1095万元;六县市完成2.76亿元,下降80.2%,减收11.2亿元。

(三)20151-8月份财政支出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19.65亿元,增长5.8%,增支6.52亿元。

分级次情况: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7.51亿元,增长1.7%,增支0.63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31.3%,其中市直完成30.69亿元,增长1.2%;示范区完成6.82亿元,增长4.0%。四城区完成14.18亿元,增长6.2%,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1.9%。六县市完成67.97亿元,增长8.0%,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6.8%。

全省支出情况: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03.65亿元,增长17.1%。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居全省第14位,占全省支出的2.9%,增速居全省第18位,较全省地市级平均增速(16.9%)低11.1个百分点。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3.66亿元,下降57.5%,减支18.5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三项土地支出11.01亿元,下降58.7%,减支15.65亿元。

二、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运行平稳增长,收入增速稳步回升。7月份,全市经济延续了二季度以来缓中趋稳、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1-7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居全省第六位,增速连续3个月回升(5月份9.1%6月份9.6%7月份9.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996.1亿元,居全省第五位;多数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全市重点监测的22中工业产品中,有11中产品的产量同比呈现增长。在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步回升,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71.55亿元,增长3.8%,增速较67月份分别提高6.9个、2.7个百分点。因去年同月收入基数较小,8月份当月完成7.07亿元,同比增长36.5%,为本年单月最大增速。

(二)工业税收、三产税收均实现同比增长,建筑业税收降幅较大。18月份,全市全口径工业税收累计完成33.3亿元,同比增长0.2%,工业税收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为42.6%,较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洗选业对工业税收增速造成较大影响,煤炭开采税收同比下降46.4%,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为3.3%,焦煤集团(含能源)实现税收1.85亿元,同比下降45.9%;制造业税收增长5.5%,拉高工业税收增幅3.9个百分点,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5%上升为32.3%,尤其是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税收同比增长70.8%,拉高工业税收增幅6个百分点,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6%上升为6.1%,风神轮胎实现税收4.0亿元,同比增长85.1%;有色金属加工业税收增长32.9%,主要是中州分公司今年实现增值税1.48亿元,上年同期为3万元。三产税收增长1.2%,其中金融业税收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7.9%,增收1亿元,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4%上升为8.8%,市商业银行实现税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7.4%;房地产业税收降幅较大,同比下降37.6%,减收4.5亿元,拉低三产税收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5.3%下降为9.6%。建筑业税收下降16.9%,占全口径税收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2%下降为6%

(三)税收增幅转负为正,主体税种和小税种增速持续回升。1-8月份,全市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7.36亿元,增长2.1%,增速较上月提高3.8个百分点,年内首次实现正增长。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2%,较上月提高1.0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比重,收入质量持续改善。其中主体税种完成25.17亿元,下降9.0%,降幅较上月收窄1.5个百分点;小税种完成22.2亿元,增长17.4%增速较上月提高7.5个百分点,增收3.82亿元,拉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8个百分点.

(四)非税收入平稳增长,支撑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长。1-8月份,全市非税收入累计完成24.19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较上月提高0.4个百分点,增收1.79亿元,拉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个百分点。分项看:专项收入完成2.32亿元,增长27.8%;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完成4.66亿元,增长4.9%;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完成7.08亿元,增长5.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完成7.23亿元,增长15.9%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平稳增长,但支出进度较慢。1-8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07.35亿元,同比增长5.8%,为调整预算数的63.0%,低于时间进度3.7个百分点。其中民生支出83.34亿元,增长0.97%,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9.7%,增支8042万元。分科目看,部分重点项目短时间进度较多: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农林水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完成调整预算的49.6%58.0%57.7%38.7%60.7%53.8%20.9%,分别低于时间进度18.19.71029613.98.2个百分点;分级看,市直、解放区、中站区、马村区、山阳区、沁阳市、孟州市、武陟县分别完成调整预算数的57.4%64.3%54.2%57.2%63.3%60.2%62.3%65.2%,分别低于时间进度9.32.412.59.53.46.54.41.5个百分点。

三、工作建议

(一)加大分析监测力度。加强与税务、统计、人民银行、发改和房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重点做好收入分析与预测工作,同时对我市税源结构、税源变化、税源质量、税收潜力、税收负担、税收收入进行预测分析预测,及时调整税收征管措施,不断拓展预算执行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二)加强收入目标管理。按照年初下达的收入目标,紧盯收入序时进度,定期对各县(市)区收入进度进行通报,并加大督导力度。对于完成进度较慢的,将进行专项调研,查找征收漏洞和问题,督促各县(市)区提出整改措施并加大收入征收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目标。

(三)坚持综合治税机制。坚持抓大不放小,在我市能源、电解铝、化工等支柱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不理想,主体税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向房产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等与生产经营关联性相对较小的小税种上要收入,保障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提高财政收入质量。通过完善综合治税机制,进一步堵塞税收征管漏洞,挖掘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

(四)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完善政府非税收入征缴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非税收入科学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财政票据源头控管作用,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同时逐单位、逐项目地排查非税收入情况,把能够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坚决禁止人为调节非税收入入库进度或非税收入体外循环。

(五)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把稳增长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是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结合中央、省、市投资项目,用足用好专项资金,盘活存量资金,努力扩大政府投资;二是认真落实好国家结构性减税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支持企业发展;三是采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国际市场开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科技融资风险补偿制度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研究设立科技贷款贴息资金。

 (六)严格财政支出管理。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会议、接待、购车、出国等“三公“支出,推进预决算公开。认真落实省市“十项重点民生工程”,积极筹措资金,加快资金拨付。加大对“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大社会公共事业投入,深化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改革、促进科技创新、支持文体事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