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在焦作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申相臣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焦作市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全市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合计710355万元,实际完成745096万元,为预算的104.9%,增长17.6%。其中税收收入521392万元,增长14%。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1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合计1006647万元(含上级提前告知专项转移支付、上年结余结转等124178万元),执行中发行政府债券45000万元,再加上使用上级新增补助、超收收入、上年结余结转、调入资金等安排支出444858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1496505万元,实际完成1449150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6.8%,增长19.2%。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196657万元,实际完成287041万元,为预算的146%,增长53.2%。
年初各级人代会批准的2011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合计299918万元,执行中使用上级补助、超收收入、上年结余结转、调入资金等安排支出134983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434901万元,实际完成326482万元,为调整预算的75.1%,增长66%。
(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预算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收入为199508万元,实际完成209382万元,为预算的104.9%,增长17.6%。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为303169万元,执行中,经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批准使用政府债券安排支出20004万元, 再加上使用超收收入和中央新增补助等安排支出117016万元,调整后支出预算为440189万元,实际完成419081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5.2%,增长12.4%。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30744万元,实际完成152182万元,为预算的116.4%,增长36.1%。
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2011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86983万元,执行中,加上使用上级补助、上年结余结转等安排支出,调整后支出预算为242327万元,实际完成151976万元,为调整预算的62.7%,增长86.1%。
目前2011年财政收支决算数据尚在统计汇总中,准确的执行结果待决算汇编后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三)2011年预算执行的特点
1.积极运作,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加强财税部门协作配合,健全税收征管联动机制,开通非税收入银联POS机缴费系统,确保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针对南水北调、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等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奖励补贴资金82456万元,同比增长25.3%。加大资金筹集力度,确保省市十项民生工程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综合运用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田水利、保障房、公路建设等重点领域。2011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超出全口径财政收入26.1亿元,人均一般预算支出4094元,较2010年提高660元,高出全省地市级平均水平362元,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经济发展成果。
2.突出重点,支持经济健康发展。筹措资金6500万元,支持平原光电、昊华宇航、多氟多等企业项目,持续培育壮大财源。统筹使用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资金17484万元,落实退税资金12979万元,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筹措资金3570万元,支持粮食、畜牧、果蔬及其他经济作物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0467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9122万元,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落实资金14492万元,支持城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
3.求实求效,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筹措资金31317万元,支持做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和学费补助、普通高中困难学生资助等工作,惠及学生97.56万人次。筹措资金65696万元,支持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将大病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筹措资金7820万元,将城区和县(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别提高到30元、25元。落实资金42903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6139套,发放廉租房租金补贴19286户,实物配租932户。落实资金1859万元,支持实施舞台艺术送农民、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
4.改革创新,提高理财善政水平。出台《焦作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开发财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事前绩效预算、事中支出跟踪和事后绩效评价管理流程,对资源枯竭型城市中央专项资金医疗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二大类15个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评价。启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沁阳、修武两县(市)零差率销售药品1884万元,直接让利群众308万元,得到国务院医改办领导肯定和支持。主动接受人大审查,充分发挥专家论证、社会听证、绩效评价等作用,建立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财政监督体系,有效保证财政资金和财政队伍两个安全。公共财政改革受到中央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政府理财机制创新和“阳光财政”建设受到省审计厅等上级部门高度评价。
“十二五”开局取得好成绩,但对于财政运行中的一些新情况还需要保持清醒认识。一是全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培植税源、推动转型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等刚性支出要求较高,财政运作、保障压力较大;三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程度与党委、人大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这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解决。
二、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初步安排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财政收支形势
2012年我市经济总体趋紧。收入方面,原料、电力、人力、安全成本不断上涨,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都对财政收入带来不利影响。支出方面,偿还到期债务,落实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目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都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新增财力可自主安排余地小,预算安排难度增加。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12年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坚持服务工业强市战略,统筹运用奖励、补助、税费优惠等财政政策,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坚持调整分配职能,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三农”、教育、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支持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思路,完善管理机制、提高财政绩效,扎实推进财政预算、医疗卫生、国库集中收付和信息技术改革;把握机遇、持续求进,全方位、大力度支持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
2012年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一是依法理财、科学理财,统筹兼顾、积极稳妥。贯彻市委决策部署,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有效预防财政风险。二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法定。足额安排个人部分支出,确保机构正常运转,确保法定民生支出。三是优化结构、保障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科学配置财政资源,着力解决带有基础性、长期性的重大问题。
(三)2012年全市收入计划
公共财政预算。根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2年经济发展预期指标,考虑财税政策调整的增减收因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增长12%以上安排。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2012年起原一般预算改称公共财政预算。
上述目标是指导性计划,各县(市)区应根据当地实际,妥善安排本级收入预算并报同级人代会批准。
(四)市级预算安排情况
1.公共财政预算
2012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234700万元,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64700万元,增长12.3%;非税收入70000万元,增长11.6%。
2012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700万元,加上上级税收返还、一般性转移支付等综合测算,预计2012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4455万元,其中,可支配财力支出227609万元,定向补助及列收列支项目119280万元,上年结转支出17566万元。
主要科目支出情况是:
教育支出43439万元,增加9912万元,增长29.6%。
农林水事务支出12122万元,增加1187万元,增长10.9%。
科技支出3808万元,增加378万元,增长11%。
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8781万元,增加5715万元,增长24.8%。
医疗卫生支出21972万元,增加3704万元,增长20.3%。
总预备费40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2012年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2693万元,下降25.9%。主要原因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降幅较大。加上上年结余结转94389万元,可安排支出207082万元。支出按“以收定支、专款专用、收支平衡、结余结转”原则安排。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1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4296万元,扣除一次性因素(产权转让收入),同比增长5.5%。支出预算按“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留有余地”原则安排,主要用于支持国有经济发展。
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12年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63235万元,增长21.8%。支出预算按“规范统一、收支平衡、留有结余、专款专用”原则安排,主要用于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三、2012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集约整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一是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研究运用财政资金激励政策,以“双30”企业为重点,支持装备工业、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生物制药、新能源等战略支撑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二是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运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资金等上级政策资金,落实企业研发投入税前抵扣政策,引导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争创知名品牌。三是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大力争取上级奖补资金,认真落实税收、土地等优惠政策,支持焦作新区、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10大工业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投融资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资源集约利用能力。四是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蔬菜批发和零售免征增值税各项财税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难题。五是服务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项目奖励补助资金,坚持实施“十个百分之百”,加大项目评审复审力度,服务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加快推动我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化结构,落实基本公共服务
一是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目标,支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落实义务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各项费用减免补助政策,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创新机制、奖补结合,有效减轻市属高校债务负担。二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完善项目运作方式,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支持做好重点项目征迁、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强图书馆、博物馆和体育场所建设,加快太极文化和旅游文化设施建设。四是支持解决群众就业难题。用足用好中央财政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和奖励政策,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贴息资金,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帮扶和自主创业工作。五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落实政策,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将城乡低保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20元和15元以上,适时调整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
(三)统筹兼顾,坚持做好“三农”工作
一是支持高效农业建设。认真做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配套保障。大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粮食生产基础条件。进一步巩固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技术推广。支持畜牧业、果蔬业、园艺业等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推动“四大怀药”等特色农业项目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加强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落实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扎实做好安全饮水、农村环境连片治理、农村五保供养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四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支持加大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有效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五是促进农村文化进步。扎实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工程,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四)科学运作,支持新型城镇建设
一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研究上级财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引导鼓励县(市)区争取更多上级财力支持,努力缓解城镇建设资金难题。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铁路网、公路网、能源网、水利网、生态网、信息网“六网”建设,重点做好人民路延伸、郑焦城际铁路、南水北调城区段等项目跟踪服务工作。三是支持中心城区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新区建设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培育中心城区新的核心增长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等资金优先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推动城市转型,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竞争力、辐射力、带动力。四是支持县域城镇建设。积极推动县域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切实提高中心城镇环境、人口、资源承载能力,支持构建网络化组团发展格局。五是支持提升现代服务业。支持建设焦作海关,促进专业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创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行动计划,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支持和切实增强本地金融业发展活力。
(五)站位全局,培育壮大财政实力
一是健全收入征管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加大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税收征管和中小税源税收核查力度,保证收入按时、足额、均衡入库。二是扎实开展服务企业活动。持续推进“百人千企”活动,转变作风、深入实际,真正帮助企业解决政策、管理、技术、信息、资金、人才等难题。三是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提高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四是健全完善财政监督长效机制。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八项要求,推进公务费用量化指标控制和预警管理等管控举措,从严控制公务购车用车、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五是做好政策研究工作。准确把握中央房产税、资源税、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税费改革趋势和试点情况,紧密结合焦作实际,深入分析改革利弊,进一步提高财政工作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六)抢抓机遇,深化完善财政改革
一是创建全国地方公共财政改革示范市。持续推进公共财政改革创新,深化完善以“内部分权制衡、外部公众参与”为核心的“焦作阳光财政”,促进预算科学化、民主化。二是加强监督和绩效管理。扩大预算监督范围,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将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补助、奖励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大盘子,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推进县域医疗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健全人事、收入分配、绩效考核制度,切实调动基层医疗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手段支撑,努力争取上级经费支持,着力解决群众就医难题。四是加强财政精细化管理。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和账户管理,探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为预算单位提供优质服务。五是提高财政信息管理水平。探索以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科学化具体运作为手段,整合人才、技术、资本、产权等市场要素,建立完善财经沙盘、POS收费系统等科技成果创新应用机制。
各位代表,2012年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和市政协关心支持下,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转型、持续发展,确保圆满完成2012年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