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焦作市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推动服务业发展。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总体规模持续扩大,就业人数迅速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一、焦作市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
2010年,焦作市法人单位0.88万户,位居全省第14位,数量基本与上年持平:法人单位从业人数24.3万人,位居全省第13位。
焦作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9.32亿元,位居全省第12位,同比增长6.3%,比全省平均增幅低5.1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2010年,除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外的服务业增加价值占三产的比重为45.06%;服务业法人单位收入611.82亿元、利润28.21亿元、利润占收入的比重为4.6%;在省内各地市中分别居第13位、13位和第8位。从以上数据看,我市服务业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2010年,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为23.2%,比2009年下降了1.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2.9%,比2009年下降了10.8个百分点。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应出我市服务业当前的发展现状。
二、焦作市服务业发展特点
2010年,我市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户均收入697.5万元,同比增长了一倍;户均营业利润32.16万元,同比增长36.04%;户均从业人员27.7人,同比增加了4.4人。其他服务业法人单位户均收入301.6万元,同比增长15.6%;户均营业利润15.58万元,同比增长19.2%;户均从业人员26.8人,比2009年减少0.4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2010年焦作市服务业比2009年的发展步伐加快、盈利能力增强,吸纳就业容量不断扩大等特点。
三、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服务业仍是我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与全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较落后,与我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一)比重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近年来,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焦作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比上年的24.7%低1.5个百分点,发展明显滞后第二产业。
2010年,焦作市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4%,在全省排第12位。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比我市生产总值11.9%的增长速度低5.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8位。
(二)服务业收入低、盈利能力差
2010年,焦作市服务业法人单位户均收入697.5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67.5%,居全省第14位;户均固定资产原价346.05万元,为全省户均376.15万元的90.5%,居全省第5位;户均营业利润32.16万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2.1%,居全省第13位。
(三)服务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
我市服务业法人单位收入高的行业如房地产业,占到服务业总收入的41.9%,而低的如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仅占总收入的0.38%;各行业营业利润的情况也差距颇大,批发和零售业的营业利润占服务业总利润的45.39%,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营业利润仅占总利润的1.09%;再从各行业户均营业利润情况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户均营业利润226.62万元,住宿和餐饮业户均营业利润166.03万元,而教育业户均营业利润仅4.54万元。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河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为战略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河南省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根据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现提以下几条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切实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资金、政策的扶持力度,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逐步消除体制性、政策性、管理性障碍,真正放开、放手、放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领导服务业发展的职能作用,合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深化服务领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
(二)积极扩大服务业需求,促进服务业发展
立足制造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扩大生产性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是主要为商品和服务生产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业行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够提升制造业竞争力,而且是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以需求为导向,细化深化专业分工,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满足居民生活消费新需求,积极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媒体、文化休闲、咨询、旅游健身、物业和装修等全方位的新型生活性服务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服务需求更加广泛。应适应居民消费新需求和新观念,加快服务业发展,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创造需求、引领需求、满足需求,从而拉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三)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促进服务业均衡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二是鼓励引导多种渠道资金投入服务业行业。鼓励非国有资本、境外资本投资服务业。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通过发行债券、股票以及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三是调整投资结构。扩大对商务服务、信息技术、科技教育、文化旅游、金融等行业的投资,改变房地产业投资“一枝独大”的现象。
(四)突出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
按照省“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柱产业”,确立主攻方向,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加快发展重点支柱产业的同时,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积极发展信息、科技研发、会展、中介等新兴服务业;创新经营模式,改造提升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
(五)培育壮大服务业龙头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目前,我市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带动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必须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培育和引导大中型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扶植中小型服务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扩大服务业企业规模,彻底改变服务业企业“小、散、弱、差”和经营方式陈旧、功能单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