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消费品市场需求较旺、消费品价格温和上涨,消费品市场总体来看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6.5亿元,同比增长17.7%。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城乡市场稳步发展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为消费市场的活跃提供了充裕的支出保障,城乡市场共同提速。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2亿元,同比增长18%;乡村实现零售总额55.3 亿元,同比增长16.4 %。
(二)规模聚集效益明显,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引领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相对较为规范的售前售后服务、舒适的购物环境和“一站式”购物的便利性,且具有资金、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渠道网络等优势,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规模聚集效应明显,始终发挥着市场导向作用,引领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2亿元,同比增长30.3%,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2.6个百分点,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5.2%,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个百分点。
(三)消费观念转变,住宿餐饮业成为行业亮点
随着假日消费升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餐饮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居民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居民外出就餐,亲友团聚的次数增加,公务、商务活动频繁,推动了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增长,使住宿餐饮业成为消费品市场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全市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3.4亿元,同比增长17.6%。
(四)消费热点频现,拉动消费品市场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档次不断提升,消费内容日趋多样化,市场消费热点纷呈。据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25大类主要商品销售额统计,前三季度,体育、娱乐用品类销售额增长121.7%,五金电料类增长44%,金银珠宝类增长40%,通讯器材类增长33.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48.6%,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增长39.9%,家具类增长42.8%,住房消费带动了相关建材类、家电类、家具类等商品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由于私家车的逐渐增多以及油价的不断上涨,带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增长21.9%。
(五)国家惠农政策,为农村市场带来生机
家电下乡政策激发了全市农民购买家电的欲望,家电消费已成为全市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之一。加之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对我市家电扩大销售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前三季度,全市已销售家电下乡产品27.62万台(部),实现销售额6.8亿元。
二、促进消费品市场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势头,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城乡居民收入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建立和谐社会各项政策措施的逐步出台和落实,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有所改善,有助于即期消费的扩大。
(二)批发零售企业营销和开拓市场能力增强,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情。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商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形式多样的营销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瞄准城市近郊、县城及广大农村所蕴藏的巨大商机,加快增设网点,市场开拓成效显著。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不仅给商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消费品市场氛围、激发了消费热情。
(三)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刺激消费欲望,消费结构稳步升级驱动消费增长。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不断改善,以家用电器为主的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在农村逐步实现,农村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在城市,家用电器呈现更新换代加快的态势,汽车、住房、电子产品等代表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商品销售活跃,成为市场销售的亮点,拉动零售额的持续稳步增长。
(四)物价上涨仍是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全市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6.2%,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食品类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2%,物价上涨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
此外,九月份是婚庆消费高峰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金银首饰、床上用品、家用电器、家具、餐饮等零售额的上涨。举办的多期汽车展销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零售额的较快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运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尽管当前我市消费品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一些影响市场稳定、制约市场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值得关注:
(一)食品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价格的上涨,较大程度地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给承受能力较低的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影响。
(二)市场竞争过度依赖低价、折扣销售等促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对市场带来一定冲击,部分中小企业及个体户经营难以维系。既影响商业经营利润,也给广大消费者带来困扰,影响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三)消费品市场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现象依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最近‘瘦肉精’、‘地沟油’事件曝光后,广大消费者产生了心理阴影。在现阶段,常常由于非收入的环境条件制约,诸如商业欺诈、行业垄断、质量不高、货不对路、服务滞后等,使得已经拥有的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支付能力得不到充分实现和化解,而大量转化为储蓄存款。